一家兩代人 逐麥“收”豐年

原標題:連續(xù)6年到平原縣跨區(qū)作業(yè)的安徽農民王金和夫婦,今年帶著女兒女婿一起來了——一家兩代人 逐麥“收”豐年

6月10日,王金和駕駛收割機穿梭在麥田里

6月11日,自拍一張“全家?!?/p>

2021年6月19日,王金和駕駛的敞篷收割機淹沒在塵土中

2019年6月12日,在敞篷收割機上作業(yè)的王金和“全副武裝”

2019年6月11日,妻子為工作一天的王金和拂去頭上的粉塵

6月11日,何本芬看著王金和指導何先進保養(yǎng)收割機

6月10日,王金和在有空調的駕駛室里作業(yè)

6月9日,收割間隙,何先進、王玉梅與家中的孩子視頻通話,他們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父母

□記者周坤攝影報道

6月9日早晨7點多,兩輛載著聯(lián)合收割機的卡車駛入平原縣恩城鎮(zhèn)劉寧口村。

首車下來的是王金和、何本芬夫婦,后面一輛車下來一對年輕夫妻,是王金和的女兒王玉梅和女婿何先進。

今年47歲的王金和是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肥南鎮(zhèn)曹溝村人,是跨區(qū)作業(yè)的“老麥客”,他們已連續(xù)6年來劉寧口村收割小麥,今年把女兒女婿也帶來了。

簡單吃過早飯,村里的麥收經紀人劉化敬就開始給他們分配任務:“老王,你們老兩口去村西頭,那里有四五戶的麥子要收。”“小何,你們小兩口去村北,有人在那等著你們。”

兩臺收割機緩緩從卡車上駛下,駛向不同的收割地點。

王金和是收割作業(yè)的老把式,熟練操縱著收割機穿梭在金色麥田中。何本芬用對講機指揮著收哪個地塊,并把先后順序排列好,與村民對接畝數,做好記錄,結算、收款都是她的事。何先進也有三四年的收割經驗,駕駛收割機一點也不遜色于老王。

2019年、2021年,記者曾兩次在劉寧口村采訪王金和夫婦。滿臉粉塵的王金和、忙前忙后的何本芬、地頭上的午飯、挑燈收割的場面……許多場景至今歷歷在目。

以前的收割機是敞篷式的,作業(yè)前,何本芬要用風鏡、口罩、帽子、圍肩把王金和“全副武裝”起來。即使這樣,收割完王金和也會成為“土人”,滿身粉塵,讓人心疼。

何本芬說,他們進行小麥收割跨區(qū)作業(yè)20年了,差不多每2年就更換一臺新機器,這臺收割機是去年8月新買的,新機器帶篷有空調,王金和再也不會滿身粉塵了。新的收割機不但功能更全更先進,馬力也大了,收割效率提高了不少。

兩天的收割很快結束了,兩臺機器分別收割200多畝小麥。王金和夫婦準備直接回安徽,老家有40畝水稻等著他們回去種。女兒女婿將一路向北,到河北、天津等地繼續(xù)收割小麥。

11日早晨8點,離開劉寧口村時,他們自拍了一張“全家?!????,在金色的麥田里,一家四口笑得多甜!

8點30分,兩輛載著收割機的卡車駛出劉寧口村,向著各自的目的地駛去。

德州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
①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德州新聞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 德州新聞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
②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德州新聞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
③鑒于本網發(fā)布稿件來源廣泛、數量較多,如因作者聯(lián)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(lián)系,著作權人發(fā)現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,請主動與本網聯(lián)系,提供相關證明材料,我網將及時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