貨郎:行走著的“百貨店”

□朱殿封

它很幸運,作為一個行業(yè),在中國鄉(xiāng)村行走了2000多年。

它不幸運,未料想走進現(xiàn)代化社會的今天卻壽終正寢。

它的主人是貨郎。

貨郎是中國歷史上最悠久的商販。我國自西周時期有了商品交換,隨之有了“行商坐賈”,行商走街串巷叫賣,俗稱商販,坐賈店鋪經(jīng)營,俗稱老板,貨郎大概與此相伴誕生。至晚,從漢朝就有了貨郎,唐宋時期已經(jīng)發(fā)展成熟。宋代吳自牧在《夢粱錄》中所記挑擔賣物者種類甚多:“賣油苕……瓜、茄、菜蔬等物,”屬生菜類;“又有鐃子、木梳……與各色麻線、鞋面、領(lǐng)子、腳帶、粉心、合粉、胭脂等物,”屬小百貨類;“又有挑擔抬盤架,買賣江魚、石首……河蟹、河蝦、田雞等物,”屬水產(chǎn)品類;以及賣熟食、花草、糖果、玩具等,都有挑販,“并于小街后巷叫賣?!比藗兯Q的貨郎,主要指賣小百貨的商販,針頭線腦,樣樣不少。

貨郎的視覺形象最早出現(xiàn)在宋代畫家筆下,《清明上河圖》中畫有兩架貨郎擔子。南宋李嵩有4幅《貨郎圖》傳世,分別珍藏在北京故宮、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、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和克利夫蘭博物館。其中,北京故宮所藏李嵩在嘉定四年所畫《貨郎圖》,反映的是宋朝貨郎在鄉(xiāng)村沿街叫賣的生活場景。畫面是翠柳輕拂的村口,貨郎擔子兩端是琳瑯滿目的雜貨,甚至連貨郎頭上、胸前、手腕上也綴滿了小物品,畫得非常細致精到。老貨郎迎著一對母子,近前有3個童子在看、摸貨物,旁邊有幾個童子呼朋喚友地雀躍而至,兒童形象生動活潑,神態(tài)可愛,充分表現(xiàn)出那種遇見貨郎的驚喜和渴求心情。另有兩位婦女正向貨郎走來,其中一位抱著嬰兒,婦女身邊有幾條大小狗兒,大狗抬起前腿,搖著尾巴。貨郎擔子上還站著一只喜鵲,增添了一番生動和趣味。

更有意思的是,如果用放大鏡欣賞這幅《貨郎圖》會發(fā)現(xiàn),貨郎擔上面有“三佰件”字樣,意思是商品花樣多多,應(yīng)有盡有?;献由鲜恰吧綎|黃米”,是貨郎實力的體現(xiàn)。貨擔的扇子上寫著:“旦(但)知行好事,莫要問前程”——“明風水”“誦仙經(jīng)”“牛馬小兒”……這個貨郎實在不一般:他不但賣雜貨商品,他有文化,可以代人寫文約;他身上掛著一個“病”字圓牌,說明懂醫(yī)術(shù)是個郎中,能給人消災(zāi)祛病。一副貨郎擔子,挑起了社會生活萬般景象。

宋代商品經(jīng)濟比較發(fā)達,《貨郎圖》一類的風俗畫,是受了當時民生富裕、經(jīng)濟繁榮的影響,是南宋時期商業(yè)經(jīng)濟的直觀反映。貨郎行蹤在文學(xué)作品里多有描述,《水滸傳》中梁山好漢燕青與人打擂比武,他扮作山東貨郎,腰間插著一把串兒,挑一條高肩雜貨擔子,諸人看了都笑。宋江道:“你既然裝作貨郎擔兒,你且唱個《山東貨郎轉(zhuǎn)調(diào)歌》與我眾人聽?!毖嗲嘁皇帜泶?,一手打板,唱出《貨郎太平歌》,與山東人不差分毫來去,眾人又笑。元代王曄《桃花女》楔子:“我待繡幾朵花兒,可沒鍼(針)使,急切里等不得貨郎擔兒來買?!泵鞔鷦⑷粲蕖蹲弥兄尽?nèi)臣執(zhí)掌紀略》說:“又御用監(jiān)武英殿畫士,所畫錦盆堆則名花雜果,或貨郎擔則百物畢陳?!?/p>

一根扁擔一只撥浪鼓,兩只木箱(或篾籮)挑天下(近代,許多貨郎為省力多載,用太平車替代了扁擔),這就是貨郎的全部“行頭”。替代貨郎叫賣吆喝的響器叫“貨郎鼓”,俗稱“撥浪鼓”。它源自古代樂器“播鼗”,即《周禮》所說的“瞽朦掌播鼗”?!安ァ保词菗u,“鼗”(tao),是古代一種長柄的搖鼓,“播鼗”即是搖鼓——一種手搖的雙面小鼓。李嵩詩云:“鼗鼓街頭搖叮咚,無須竭力叫賣聲。莫道雙肩難負重,乾坤盡在一擔中?!彼未惺住敦浝晒摹沸∏溃骸爸北伯敊?quán),笑顢頇兩耳懸,花街柳巷都行遍。揚聲雜然,停聲詘然,深閨繡罷求新線。好因緣,羨他僥幸,得近小嬋娟。”李嵩的詩和這首小曲活靈活現(xiàn)地描繪出了貨郎肩挑擔子,手搖“貨郎鼓”穿鄉(xiāng)招徠生意的情景。元代戲曲家關(guān)漢卿的《王閏香夜月四春園》第三折中有言:“自家是個貨郎兒,來到這街市上,我搖動不郎鼓兒,看有甚么人來?!?/p>

撥浪鼓(貨郎鼓)又叫“喚嬌娘”“驚閨”“喚頭”,它因貨郎擔服務(wù)的顧客多是居家婦女而得名?!柏浝蓛?,賣花線,挑著擔子走街面。叮當搖動喚嬌娘,引出嬌娘門口見。嬌娘宜笑亦復(fù)嗔,價要便宜貨要新。僥幸貨郎有艷福,生涯常與美人親?!狈N種說明,貨郎搖鼓叫賣在宋元時期已是標配。

除了使用撥浪鼓傳遞信息,貨郎也間隔吆喝幾聲,彌補撥浪鼓響聲小之不足。貨郎那淳樸憨厚、抑揚頓挫、拖腔帶調(diào)的吆喝聲,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和吸引力:“拿破襆扯舊套子來換針換線吧!”“拿頭發(fā)來換蛤蜊油吧!”“拿雞毛鴨毛來換糖果吃吧!”

貨郎挑著擔子或推著太平車在街巷里走走停停,嫻熟地搖動撥浪鼓,鼓點很有節(jié)奏感:“咚!咚!卟隆咚!卟隆卟隆卟隆咚!”村民常聽聽出了節(jié)奏和含義:“請!請!請姑娘!請出姑娘再商量?!迸f時,大姑娘、小媳婦不能隨意出門,因而她們特別歡迎貨郎送貨上門。婦女們聽到這熟悉的鼓聲,知道是貨郎來了,趕快把收存的碎布條、舊鞋襪、陳棉套子、廢銅爛鐵等破爛拿出來,平日沒來得及歸攏的趕緊翻找搜羅。最細心的是老太太,她們平時梳頭把掉落的頭發(fā)都收集起來,繞著手指纏成團兒,塞在土墻縫里,貨郎來了,正好拿了去換針線。貨郎見陸續(xù)有人走過來,就搖“出動,出動,出出動”。圍攏的人越聚越多,就搖“嘿得隆咚!嘿得隆咚!”世間各行各業(yè),真?zhèn)€是各有各個行道的“術(shù)語”呀!

貨郎的箱子內(nèi)有多層小柜、抽屜,分門別類地裝著女人使用的鋼針、頂針、七彩線、梳子、發(fā)卡、頭飾、頭繩、香粉、雪花膏、蛤蜊油……老年人使用的煙袋鍋、煙袋嘴、癢癢撓、眼鏡盒、眼鏡腿、松緊帶、雞毛撣子……小孩子喜愛的糖果、陀螺、印模、泥哨、皮筋、別針、泥娃娃、玻璃球、火藥紙、鋼絲槍、橡皮、削筆刀等等,形形色色,五花八門,名副其實是行走著的肩挑“百貨店”。

關(guān)于“百貨店”的由來,想必廣大讀者都知曉。那是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訪,一次來到一個小鎮(zhèn)上,在街頭看到一家掛著“萬貨全”招牌的雜貨鋪,心想:好大的口氣,我倒要看看是不是萬貨全。于是走進鋪子觀看,還別說,商品琳瑯滿目,算是應(yīng)有盡有。乾隆招呼店伙計說:“你們的鋪子叫萬貨全?”店伙計應(yīng)答“是”。乾隆說:“那給我來把糞叉子(一說金耙子)?!钡昊镉嬜炖镎f著“您等著”,轉(zhuǎn)身拿過來幾把糞叉子。乾隆邊看邊搖頭,對店伙計說:“我要的是金制的糞叉子。”店伙計聽了急忙跑到后柜找掌柜的,掌柜的一聽有人買金糞叉子,忙來到前柜,點頭哈腰地說:“老客,糞叉子是揀糞用的,只能用鐵打,不能用金子?!鼻≌f:“你這店不是號稱萬貨全嗎?”店掌柜一下子明白了,叫店伙計把招牌摘下來,說:“小店備貨有限,今后不敢稱‘萬貨全’了。”店掌柜見這位老客儀表不凡,非平常之人,又拱手請老客給起個名號。乾隆說:“你店里雖然沒有萬種貨,但百種貨是有的,就叫百貨全吧。”從此,這家“萬貨全”就改成了“百貨全”,后來演變成“百貨店”,現(xiàn)代改叫“百貨公司”了。

貨郎肩挑“百貨店”的雜貨可以現(xiàn)金買賣,多數(shù)是以物換物。老太太們這個拿起木梳,那個拿起绱鞋錐子,又一個拿起一裹(包)針打開看。貨郎慈眉善目笑瞇瞇,賣針謠兒隨口來:“小小鋼針做得精,賣遍八府共九州,東京賣到汴梁地,西京賣到長安城,南京賣遍應(yīng)天府,北京賣遍順天城。能繡龍,能繡鳳,能繡宋朝一營兵,繡個喜鵲叫喳喳,繡個蟈蟈蹦三蹦。”

拿針的老太太張著沒牙的大嘴笑哈哈,左相右看拿不定主意要大號針還是小號針,貨郎不緊不慢張口又是一段歌謠兒:“打開了一包亮堂堂,好像是羅成的白銀槍。頭號針,有好處,縫鞍子兒,撩簸箕兒,陰天下雨兒穿箅子兒。二號針,用處多,納鞋底兒,修笸籮,下雨陰天縫被窩。三號針,用處寬,冬做棉來夏做單,二八月做身夾衣兒穿。四號針,真正好,縫裙子兒,做旗袍,縫補單衣不能少。五號針,雖然小,大家小戶離不了。別看鋼針細又小,七十二道工序才做好,哪根鋼針不好使,退回一根換一包?!?/p>

貨郎見老太太選中了一裹二號針,不等老太太提出,又給贈送一根頭號針。貨郎清楚,有些老太太愛占點小便宜,換(買)東西時哪怕給她搭上一只紐扣都歡喜。貨郎把一根頭號針遞過去,嘴里念叨著:“大娘你老眼力花,绱鞋用二號正對它,這根大針算在外,下雨陰天補口袋,穿簾子,釘蓋墊,有這根大針多方便?!苯又掍h一轉(zhuǎn):“挑挑兒的,擔擔的,掛著笊籬開店的,推著車子賣蒜的,要買鋼針挑圓鼻兒(圓鼻的針是手工制作,手工制作的針有韌性,長鼻的針是機制),吃水不忘挖井的人兒,當家人要買當家貨,沒有鋼針難做活……”

愛美的大姑娘、小媳婦們上心的是化妝品和頭飾,她們用襆扯、棉套子等廢品換蛤蜊油、雪花膏、紅頭繩、發(fā)卡、木梳、小鏡子……她們嘻嘻哈哈與貨郎討價還價,有扯著嗓子嚷嚷的,有低聲細氣嘀咕的,有湊上前來幫腔說話的,有在一邊旁觀不語的,還有看熱鬧等著坐收漁利的。有小媳婦嘴里講著價把一個大盒的雪花膏拿過來了,貨郎伸手又奪回去了,順手遞過一盒小的,嘴里說著“虧不了你,虧不了你”的補償話。不知情的人,誤以為他們在吵嘴呢。

燈球、雪柳、蜂兒、鬧蛾兒等頭飾,也是姑娘、媳婦們的喜歡物。宋朝時,每年元宵節(jié)放假5天,并組織盛大慶典,花燈是元宵節(jié)的重要裝點物,微型的燈籠“大如棗栗,如珠茸之類”,時稱“燈球”。元宵節(jié)上,宋朝婦女頭戴“燈球”是一道靚麗風景。辛棄疾《青玉案》詞中“蛾兒雪柳黃金縷,笑語盈盈暗香去,眾里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?!睂懙谋闶窃鼰艄?jié)少女頭戴鬧蛾兒、雪柳結(jié)伴出游,在街上尋找意中人的情形。鬧蛾兒也叫“鬧嚷嚷”,一般底座由金銀制成花冠,在最上方編織一只蝴蝶或飛蛾,模擬自然的飛蛾撲花的形象。不過,平民百姓戴的鬧蛾兒可用不起金銀打造,用的是烏金紙和絲綢制成,雖然看上去有點“單薄”,但熱鬧的感覺不減。

時光逾千年,現(xiàn)代女人頭插傳統(tǒng)飾品依然綺麗多姿。

貨郎在孩子們心目中是“換糖的”。貨郎的百貨中必不可少有斫糖(麥芽糖),魯北地區(qū)叫它姜糖(這一帶在制糖時加了姜)。斫糖呈姜黃色,看起來挺硬,不過放進嘴里一會兒變軟,粘牙,甜中帶有少許焦味或姜辣味兒。在民間,每年臘月二十三小年“送灶”,村民祭灶時使用制成小圓球狀的斫糖,說是此糖能粘住灶王爺?shù)淖彀停咸焱ビP見玉皇大帝光進好言,不說壞話。斫糖對人體有補虛、生津、潤燥、消痰止咳等藥用價值。

孩子們聽到撥浪鼓聲,和“拿豬骨頭羊骨頭、牙膏皮、舊鞋邦、膠鞋底換糖果換針換線吧”的吆喝聲,一個個喜得小心臟撲騰撲騰跳,急三火四地翻東翻西,找出一些破爛、鐵頭、銅絲等,跑著跳著交給貨郎。貨郎接到手里掂量掂量,判斷著重量多少價值幾何,然后左手拿起二寸左右的方形鐵刀,在一塊直徑尺許、厚二三厘米的斫糖上比量好大小,右手拿起小榔頭敲下一塊遞給孩子。有的孩子覺得貨郎給的少,要求再給添一塊,貨郎一面解釋其物所值,一面拿起一小塊遞到孩子手里。

貨郎買賣雖是蠅頭小利,但他們謹遵“身外之物不可取”的生財之道。有的孩子找不到破爛東西,嘴饞難耐,就偷偷拿了半新不舊的物品來換斫糖。貨郎端相著物品問:“你拿這個來換糖,大人知道嗎?小敗家子,有用的物品也敢拿來換糖!”孩子聽了臉漲得通紅。貨郎說著敲下一小塊斫糖塞進小孩嘴里,讓孩子把物品拿回家。

貨郎做完生意,挑著擔子或推著車子向另一個村莊走去,調(diào)皮的孩子們呼喊著:“貨郎貨郎你別走,我買你的針,買你的線,買個小刀割你的蛋……”

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鄉(xiāng)村中貨郎不見了,代之散布于鄉(xiāng)村的廢品收購點,收買時挑挑揀揀。如今廢品隨處有,無數(shù)家庭扔掉的舊衣物等,更跟過去的沒法比。那時的衣裳、鞋襪補到不能再補,穿到不能再穿,才不得不狠心將它“仍”掉——拿去換針換線?,F(xiàn)在扔掉的許多舊物,大都是半新甚至八成新。生活好了,物品相對來得易,便也去得易。如果照實說,這是不是也扔掉了許多勤儉持家、艱苦樸素、艱苦奮斗的美德呢?

德州新聞網(wǎng)版權(quán)與免責聲明:

①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德州新聞網(wǎng)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(quán)均屬于德州新聞網(wǎng)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(quán)不得轉(zhuǎn)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(quán)使用作品的,應(yīng)在授權(quán)范圍內(nèi)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 德州新聞網(wǎng)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(wǎng)將追究其相關(guān)法律責任。

②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德州新聞網(wǎng))”的作品,均轉(zhuǎn)載自其它媒體,轉(zhuǎn)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
③鑒于本網(wǎng)發(fā)布稿件來源廣泛、數(shù)量較多,如因作者聯(lián)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(quán)擁有者取得聯(lián)系,著作權(quán)人發(fā)現(xiàn)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了其擁有著作權(quán)的作品時,請主動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提供相關(guān)證明材料,我網(wǎng)將及時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