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劉月新
歌唱 劉華順
張錦芳老人說,她一生最開心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在部隊當兵的那幾年。 1951年9月來到若羌,張錦芳在第6師騎兵團獨立連任戰(zhàn)士、班長。盡管工作環(huán)境、生活條件非常艱苦,但是從舊社會、從苦難生活中走出來的共產(chǎn)黨員,不怕苦,不怕累。她帶著對黨的熱愛忠誠和感激,把各項工作干得都出色,先后3次立功。劉華順經(jīng)常對孩子們講:“你們的媽媽了不起,是個有功勞的人。 ”
張錦芳與劉華順轉業(yè)到巴州畜產(chǎn)公司,她任機要員;調到和碩縣后,她繼續(xù)在縣委機要科任機要員。她工作兢兢業(yè)業(yè),一絲不茍。1958年,縣委精簡機構,要求領導干部家屬帶頭,張錦芳第一個寫了退職報告。那時,劉華順是巴州畜產(chǎn)公司經(jīng)理。她說:“劉華順是領導,自己是黨員,黨叫干什么就干什么,這沒有什么猶豫的。 ”他們有4個孩子,劉華順轉地方后,工資降低了不少,全家6口人就吃他一個人的工資,生活是艱難的,但艱難并沒有難倒劉華順、張錦芳。張錦芳是個勤勞而不怕吃苦的人。孩子稍大一些,她又出來工作,到手工業(yè)聯(lián)社做臨時工,編織東西以補貼家用。
三年困難時期,山東老家的親戚、近門紛紛投奔到新疆來了,劉華順、張錦芳熱情接待,一一幫他們安家,家里的鍋碗瓢盆都分送完了,自己經(jīng)常揭不開鍋。張錦芳就出去打零工,縫一條麻袋掙幾分錢,打葦子,破葦子,破一捆葦子掙幾分錢,手上除了裂口就是老繭。劉華順看著心疼,不讓她去做,但張錦芳覺得多做點能補貼家用,劉華順的擔子就能減輕一點,對親戚、老鄉(xiāng)就能多幫助一點。多少年以后,那些得到過劉華順一家?guī)椭娜硕寄钅畈煌麄兊亩骰?。張錦芳老人也說:“劉華順是個大好人,是個好干部,愛黨愛家愛人民。作為一個黨員干部,他是無愧的;作為丈夫、父親、鄉(xiāng)鄰,他是稱職的。 ”
一個人,只要肯付出,走到哪里也有讓你施展才華的空間和機會。進疆以后,在兩年多的深山剿匪過程中,劉華順出生入死,整天在馬背上、山洞里、沙漠里過生活。 1954年,劉華順所在的第6師與新疆其他部隊一樣,集體轉業(yè)到生產(chǎn)建設兵團,屯墾戍邊,組織上讓劉華順轉業(yè)到地方政府工作。兩年后,劉華順先后又到和碩縣人委會民政科任科長,到工交科任科長,到糧食局任書記。從1965年起,劉華順先后和碩縣烏什塔拉公社任黨委書記、和碩縣革委會任副主任、巴州煤礦任黨委書記、和碩縣政協(xié)副主席、縣委顧問。
劉華順不管在哪個崗位上都兢兢業(yè)業(yè)、盡職盡責,一心一意為群眾辦實事。在公社擔任書記時,他號召全公社大力發(fā)展農(nóng)業(yè),搞多種經(jīng)營、棉花、葡萄、梨、棗、蘋果等一起上。當時正值“文革”,說這也是資本主義尾巴,那也是資本主義尾巴,不讓老百姓養(yǎng)牛養(yǎng)羊,把群眾的葡萄架全部拔掉,自留地全部收回。劉華順就站出來為群眾說話:群眾養(yǎng)牛養(yǎng)羊,怎么就成了資本主義尾巴?那么好那么多的葡萄架都拔了多可惜;群眾的那點自留地又不耽誤整工夫,就不收回了吧。在劉華順竭盡全力的保護和支持下,那里老百姓的財產(chǎn)和利益損失很少,而劉華順為此被扣上了一頂大帽子,被當作“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”揪出來批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