卻原來,還有李之儀


  □胡祖沛
  “我住長江頭,君住長江尾……”這首經(jīng)典的愛情詩詞傳唱近千年,經(jīng)久不衰。詩詞作者為北宋著名詞人李之儀。作詞地點就在當涂縣姑溪河畔的釣魚臺。李之儀在當涂生活15年,著有《姑溪詞》,死后葬于當涂縣東門外藏云山。
  1999年,我在浩瀚的史料中發(fā)現(xiàn)了李之儀和當涂的只言片語,2006年,我和時任《皖江晚報》總編輯的吉太耘老師談及此事,他很是感興趣,他對我說,你還是寫點關(guān)于李之儀的文字吧,我連夜就寫了一篇關(guān)于李之儀的千字短文,隔天就在晚報的天門山副刊刊登出來,文章引起了人們的關(guān)注。于是,在當年初秋的一天,我和吉太耘總編以及時任當涂縣人大副主任的田運和、晉松老師一行四人踏上“尋找李之儀”的路程。
——題記
尋找李之儀
  我們?yōu)槭裁匆獙ふ依钪畠x?因為他生命的最后15年是在當涂縣的姑溪河畔度過的,因為他在姑溪河釣魚臺吟出了千古絕唱《卜算子·我住長江頭》(又名《卜算子·相思》),因為他自號“姑溪居士”,在姑溪河畔寫了大量詩詞,著有《姑溪詞》,而這—切卻鮮為人知。
  汽車在通往藏云山的小道上行駛,我們深情地吟誦著李之儀那首經(jīng)典名作《卜算子·我住長江頭》:“我住長江頭,君住長江尾。日日思君不見君,共飲長江水。此水幾時休,此恨何時已?只愿君心似我心,定不負相思意?!币皇滓运那榈脑娫~,—曲懷念郎君的情歌,流暢清麗、委婉峭雋、綿長含蓄、情感濃烈、樸實無華,千百年來,讓多少男女為之傾倒,為之動容,為之扼腕長嘆。進入20世紀80年代,它經(jīng)過臺灣著名歌手鄧麗君的傳唱,風靡全球華人。在去年十月舉辦的首屆中國詩歌節(jié)文藝晚會上,當著名歌唱家尤泓斐、丁毅演唱這首名作時,我們在現(xiàn)場看到,所有的觀眾靜心聆聽,許多人的眼窩里閃爍著晶瑩的淚光。
  我們邊吟誦,邊議論,不知不覺間就到了李之儀的終老之地藏云山。這是一片怎樣的山?山頭不高,卻舒緩俊朗,山谷不深,卻修長秀麗。滿山滿谷的原始次森林,留住了金秋的景致,—片蒼翠、—片火紅、—片金黃,相互交織,在秋陽的照耀下,泛著波光,眺著金點,燃著火焰,恰似一幅銹著花的地毯,鋪展在藍天白云下。林木環(huán)抱的清潭,路邊生長的野竹,懸?guī)r倒掛的老藤,黃花點綴的草地,平添了許多野趣,為這幅地毯“錦上添花”。我們下得車來,踩著鋪滿黃葉的小路前行,生出諸多感慨:這樣—位偉大的詞人,藏在這樣—片如詩如畫的山中,卻為世人所不知,真的是不應該??!
  李之儀,字端叔,宋仁宗慶歷八年(公元1048年)生于滄州無棣(今山東慶云),北宋進士,著名詞人和書法家,其詩詞深受蘇軾賞識,于蘇軾相交甚密,又為蘇軾所累,為官幾上幾下,在宋徽宗崇寧初年,因得罪當朝權(quán)貴蔡京,被除官名,編管太平州,實質(zhì)就是下放到當涂縣接受管制。晚年,他遇赦復官,官至朝議大夫,但并未赴任。 70歲客死當涂,與其妻胡文柔葬于藏云山中的致雨峰下。他在當涂生活約15年,著有《姑溪詞》,千古絕唱《卜算子·我住長江頭》,是他在喪妻亡子、貧病交加中,為懷念紅顏知己楊姝而作。
  我們四人邊走邊看邊談,大約過了一個多小時,我們來到了山谷的終點,在致雨峰下開始尋墓。又是—片新天地,藏云峰、致雨峰、將軍峰、雞籠峰,四峰圍出—塊盆地。盆地不大,但卻古木蒼天,明朝建起的藏云寺,如今只留下巨石壘起的臺階。林間芳草過膝、朽木橫臥、綠藤纏繞,—片蒼涼。李之儀,您在哪兒?我們在萋萋的芳草中,在帶刺的荊棘中,在如冠的大樹下,移開巨石、搬走青磚、撥開荒草,仔細搜尋?!罢业搅耍业搅?。”半個時辰后,晉主任首先發(fā)現(xiàn)—座墳塋?!罢业搅耍业搅?。 ”田主任也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座。在幾株蒼天大樹下,我們—共找到七座墳塋。墳頭低矮,沒有墓碑,沒有磚徹石壘,李之儀之墓難道就在這里?這里風水雖好,但人跡罕至,普通百姓是不會來此地葬墓的,史料記載的李之儀墓地,正是這里。兩棵合歡樹下,有兩座荒墳相連,也許里面葬著的,正是李之儀夫妻。想想青山腳下李白墓園的宏大氣派,看看眼前李之儀家族墓群的荒涼景象,—股愧疚之情在心頭油然而生。李之儀,我們對不住您?。?br>  臨近中午12點,我們走出山谷,但余興未了,于是又乘車來到姑溪河畔的釣魚臺。站在浩浩西流的姑溪河畔,我們仿佛看到—位貧病交加的老人正拄著拐杖一步一趨走來。仿佛聽到李之儀坐在釣魚臺上輕輕吟頌他的千古絕唱《卜算子》。
  李之儀,當涂的偉大詞人。姑溪河,不朽的愛情之河。
當涂有李白,還有李之儀
  一位是唐代偉大詩人,一位是宋朝著名詞人。
  一位長眠在青山腳下,一位安睡在藏云山中。
  詩詞,詩詞,—詩一詞。在我們當涂縣,詩有李太白,他是唐代頂尖的詩人,長眠在青山腳下;詞有李之儀,他是宋代著名的詞人,安睡在藏云山中。
  近查史料,李之儀比蘇軾小11歲,算是同時代人,李之儀與蘇軾相交甚密,與黃庭堅、秦觀等蘇門四學士常有詩詞唱和。宋人對李之儀的《姑溪詞》這樣評價:長調(diào)近柳永,小令有秦觀韻味,格調(diào)含蓄雋永,婉約清麗。蘇軾贊賞他的尺牘、書法,稱文筆是“入刀筆三昧”,更贊賞他的詩詞,將其與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相提并淪。蘇軾在翰林院值夜班時,曾攜李之儀詩詞集細知品味,讀至佳處,信手寫出《夜直玉堂,攜李之儀端叔百首,讀至夜半,書其后》的詩,贊曰:“玉堂長冷不成眠,伴直難呼孟浩然。暫借好詩消永夜,每逢佳處輒參禪。愁侵硯滴初含凍,喜人燈花欲斗研。寄詞君家小兒子,他時此句一時編。”文人唱陽,互相吹捧,這是常有的事兒。但是,像蘇軾這樣的文學大家。對同時代的李之儀如此贊賞,卻難能可貴。關(guān)于李之儀詩詞,《四庫全書總目》這樣評價:與秦觀不相上下,“神鋒俊逸,往往具蘇軾之體”。這是對李之儀詩詞文學地位的肯定。
  說起李之儀,就不能不說當涂縣。他在當涂生活了15年,是當涂人民的善良和寬厚,撫平了他受傷的心靈,是當涂的青山綠水,孕育了他文學的靈氣。他在當涂創(chuàng)作了《姑溪詞》五卷,在姑溪河釣魚臺吟出了千古絕唱《卜算子·我住長江頭》。懷著對當涂的崇敬、感恩、信賴和赤子之情,他將自己的雙親之墳從楚州山陽移葬于當涂縣藏云山中的致雨峰下,在愛妻逝世之后,他又將其葬于雙親墓旁。他說,先葬先人,再葬自己,于是,當涂藏云山就成了他的終老之地。
  李之儀怎樣來到當涂,如何渡過那些艱難歲月?這要從他的坎坷命運說起。據(jù)史料記載,他于宋神宗熙寧六年(1073午)中進士,神宗元豐六年(1083午),任祭奠高麗國使書狀官。35歲,當了那樣大的官,仕途可謂一帆風順??墒?,剛直的秉性,犯顏直諫的厚道,使他得罪了朝中大臣,終被罷免。此后,他作為蘇軾的同黨,隨著蘇軾的命運幾上幾下,幾起幾落。宋徽宗崇寧2年,55歲的李之儀因為范仲淹的兒子、宰相范純?nèi)蚀荨哆z表》及《行狀》,說了幾句真話,得罪了當朝奸相蔡京,蒙冤下獄,隨后又被編管太平州(當涂縣)。所謂“編管”,就是革除官職,保留“公務員”身份,下放地方,接受管制。關(guān)于他如何攜家?guī)Э谇Ю锾鎏鰜淼疆斖浚质侨绾沃\生?我們無從得知。但是,從他的愛子到達當涂的第一年就生重病,因無錢醫(yī)治,第二年夏天病逝的情況看;從他妻子到達當涂后的第二年秋季患病,第三年就撒手人寰的情況看,其窮困潦倒可見一斑。
  喪妻失子,特別是妻子胡文柔的病逝,讓李之儀傷心欲絕,痛不欲生,因為她是伴隨李之儀走過坎坷歲月的忠實伴侶,因為她是通于經(jīng)史、精于算數(shù),連北宋著名學者、科學家沈括每每遇到數(shù)學難題都要向她請教的才女,妻子死了,李之儀的精神垮了。但是,蒼天有眼,偏偏不讓他就此消亡。就在這個時期,一位名叫楊姝的當涂絕色歌妓闖入了他的生活。對詩詞共同的愛好,對時局共同的看法,使他們心心相印,互為知己,他攜楊姝游青山、游藏云山、游凌云山、游姑溪河,相互唱和,互贈詩文,“以詩文自娛”。新的愛情之光,照亮了他的生命,給了他重新生活的希望。但是,這樣的愛情能夠長遠嗎?他可是一個戴罪之臣??!一個晚風輕拂的黃昏,他獨自來到釣魚臺,近看春水如藍的姑溪河,遠眺暮色蒼茫的長江,一股酸楚襲上心頭,又—股詩情萌動胸中。一吐為快,他吟出了《卜算子·我住長江頭》。這是具有當涂民歌風味的經(jīng)典愛情詩詞,這是對亡妻的悼念新愛的企盼,這是在極度痛苦中對愛情的真實呼喚。磨難出詩人。正如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在極度孤寂和痛苦的境遇中,吟出了千古絕唱《聲聲慢》一樣,李之儀也以這首詞成了千古一詞人。 |
  我們有李白,還有李之儀。李之儀,我們會像懷念李白那樣懷念您。希望馬鞍山市和當涂縣打好兩張文化牌,—張是李白,—張是李之儀。
  作者簡介:胡祖沛,詩人,詩歌評論家。曾任安徽省詩詞學會理事,創(chuàng)辦李之儀詩歌研究網(wǎng)。李之儀詩歌研究專家。其作品多次獲獎?,F(xiàn)任當涂縣宣傳部副部長。

德州新聞網(wǎng)版權(quán)與免責聲明:

①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德州新聞網(wǎng)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(quán)均屬于德州新聞網(wǎng)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(quán)不得轉(zhuǎn)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(quán)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(quán)范圍內(nèi)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 德州新聞網(wǎng)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(wǎng)將追究其相關(guān)法律責任。

②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德州新聞網(wǎng))”的作品,均轉(zhuǎn)載自其它媒體,轉(zhuǎn)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
③鑒于本網(wǎng)發(fā)布稿件來源廣泛、數(shù)量較多,如因作者聯(lián)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(quán)擁有者取得聯(lián)系,著作權(quán)人發(fā)現(xiàn)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了其擁有著作權(quán)的作品時,請主動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提供相關(guān)證明材料,我網(wǎng)將及時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