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3月份好人之星 王遠華,山東光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經理









一個草根創(chuàng)業(yè)者的情懷

王遠華,1973年出生于臨盤街道李王村。1989年初中剛畢業(yè)的他,便到城市打工。通過幾十年的摸爬滾打,從一個草根變身為擁有固定資產800萬元、員工60余人、季節(jié)性員工120人的公司經理,成為全縣水電暖、太陽能安裝維修及下水道疏通、市政建設維護行業(yè)的佼佼者,也是在“大眾創(chuàng)業(yè)”熱潮中悄然升起的一顆新星。

一、出身寒門

王遠華3歲那年,爺爺因病撇下父親及兩個與王遠華年齡相仿的叔叔去世,年僅25歲的父親成了九口之家的頂梁柱,使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,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。王遠華就是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中長大,目睹了父親持家不易,由此萌生了長大后要改變家庭命運的信念。16歲那年,懷揣30元錢,不顧家人反對到東營打工。其實,王遠華是個品學兼優(yōu)的學生,在班里是班長,也是個“學霸”。凡教過他的老師及同窗都為之惋惜。

打工族在1989年前統(tǒng)稱“盲流”,從這個不雅稱呼中窺見其社會地位。那時打工者條件異常艱苦,居無定所,四處漂泊。高強度的勞動成人都難以忍受,王遠華硬是干成年人的活,推平板車、搬運貨物等,樣樣不甘落后。不僅如此,在一起打工的年長者有個頭痛腦熱等,王遠華還要為他們拿藥、打飯等。

打工的艱辛,也曾讓王遠華萌生回校讀書的想法,但每每想到家中困難,兩個妹妹還在讀書,便又打消了這個念頭。只能不改初心,鉚足了勁學習各種技能,將來在老家開個店,既照顧家庭,又要賺錢改變家庭貧困。抱著這種想法,短短幾年,王遠華就掌握了管道鋪設、下水道疏通等技術。在那些日子里,個頭1米85的王遠華,一度瘦到只有106斤。

二、躬耕油田

臨盤街道是臨盤采油廠駐地。無論是在東營打工,還是在臨盤期間,王遠華所從事的職業(yè)都是圍繞油田服務油區(qū),也得益于油田。

九十年代,在油田職工中興起了太陽能“熱”,家家戶戶裝有太陽能,從而使擅長這項技術的王遠華迎來了他的第一個“春天”。1996年,王遠華用打工積蓄及東拼西湊的30萬元,在臨盤租賃了50平米的門頭房,成立了太陽能安裝門市部。從此,結束了7年的打工生涯,當起了老板。歷經貧窮,容易滿足。王遠華十分珍惜這個平臺,對客戶要求,他都是全力滿足。職工遇到管道堵塞、破裂等,無論白天還是黑夜,也無論刮風下雨,他都會迅速組織人員搶修,確保職工生產、生活正常運轉。王遠華雷厲風行的周到服務,很快就贏得了客戶信賴,得到社會贊譽。

2015年,油田一輸油管線在施工中不慎破裂,原油外溢,采油廠領導急得團團轉。精通管道維護的王遠華得知后,主動請戰(zhàn),并提出用自己新買的吸儲污水車搶收原油,得到領導批準后,王遠華親自上陣,和油田職工密切配合、并肩作戰(zhàn),很快使事故得以控制,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4000余萬元。王遠華奮不顧身的敬業(yè)精神,深深打動了采油廠領導。自此,采油廠與光恒公司簽訂了長期合作協(xié)議,王遠華由“短工”變成“長工”。油田職工達8800余戶、近4萬人,水電、市政維護任務相當繁重,這也為王遠華施展才能提供了舞臺,也迎來了他事業(yè)的第二個“春天”。

2017年,是王遠華事業(yè)的分水嶺。當時縣委、縣政府及街道辦大力倡導“大眾創(chuàng)業(yè),萬眾創(chuàng)新”,王遠華積極響應,迎來了他的第三個“春天”。注冊了山東光恒建筑有限公司,招聘了3名專業(yè)技術員,員工由原來的10多人猛增到60余人,固定資產由原來的350萬元擴張到800萬元。業(yè)務范圍從修理水管、疏通下水道到門窗、太陽能安裝,再到承攬重大市政建筑工程及專業(yè)制作生化池等。在街道辦的鼓勵引導下,投資50余萬元購置了全縣首個管道疏通車?,F(xiàn)代化的設施,極大地提升了公司承攬各類工程的信心和底氣,業(yè)務拓展到東營、德州、濟南等地。

三、回饋地方

王遠華憑借著良好的創(chuàng)業(yè)環(huán)境,及吃苦耐勞和精湛技術,迎來了一個又一個“春天”。成功后的他,致富不忘家鄉(xiāng),用行動回報社會。

熱心公益事業(yè),參與鄉(xiāng)村振興。王遠華所在村是個傳統(tǒng)農業(yè)村,500多口人,不靠鎮(zhèn)不靠城,周邊也沒有工業(yè)園區(qū)。早些年,很多青年都外出打工,有些打工者把家搬到了務工城市,和現(xiàn)在多數(shù)村一樣,“空心”現(xiàn)象嚴重。王遠華知道,要想讓群眾安居樂業(yè),改變“空心村”、留守老人等現(xiàn)象,就得讓鄉(xiāng)村產業(yè)活起來。2012年,當時并不富裕的王遠華,拿出15萬元幫助村里硬化道路。路建好了,客商能夠把車開到田間地頭。在街道、村干部及王遠華的支持幫助下,村民們開始建大棚、跑運輸。鄉(xiāng)親們無論遇到資金還是銷路困難,找到王遠華他都會予以幫助。幾年時間,李王村建起100多個蔬菜大棚、發(fā)展起10余家運輸隊。很多在外打工者紛紛回家當起了“小老板”,結束了“農民工”身份。村民人均純收入由八年前的不足8000元提高到1.63萬元,家庭轎車由原來的幾乎空白發(fā)展到100多輛。王遠華還熱衷文藝活動,每逢春節(jié)元宵,他都要資助村里鬧秧歌。十幾年來,王遠華僅在這方面的捐助達10余萬元。

扶持弱勢群體,助力脫貧攻堅。早在2000年前后,那時王遠華的公司規(guī)模還很小,但小富之后的他,即懷有感恩之心,父老鄉(xiāng)親誰有困難,他都是第一個伸出援手。自1998年至今,資助過的貧困生50多人。王遠華常說:我吃了沒文化的虧,只要孩子讀好書,這個家庭就有希望。2016年,臨盤街道發(fā)出“我為脫貧攻堅做貢獻”倡議,王遠華積極響應,拿出50余萬元資助貧困戶上項目。對一些不適宜搞項目的困難戶,他也是千方百計予以幫助。當他聽說前楊村楊萌萌家庭困難,便主動上門聘請來公司打工,短短幾年實現(xiàn)脫貧。近年來,王遠華在省定貧困村招收員工10多名,全部實現(xiàn)脫貧。

培養(yǎng)維修工匠,服務地方百姓。王遠華還把自己學到的手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員,讓“先富帶后富”的理念發(fā)揚光大。1998年,他作為德州皇明太陽能臨邑總代理,通過輪訓、跟班實習等措施,為鄉(xiāng)村培養(yǎng)了大批太陽能安裝維修人才。目前,全縣二百多名太陽能安裝維修人員中,來自王遠華手下的占到半壁江山。臨南鎮(zhèn)趙慶偉,原是王遠華公司的員工,小伙子技術好、人勤快,是公司里獨當一面的骨干。一次,趙慶偉跟王遠華聊天,想辭職回家自主創(chuàng)業(yè),請王遠華幫扶點啟動資金。對優(yōu)秀員工,很多“老板”都是舍不得放,而王遠華卻爽快答應了,并拿出30萬元資助趙慶偉辦公司。自2010年以來,圍繞水電暖、太陽能安裝等農村服務市場需求,共幫助50多名技術人才成功創(chuàng)業(yè),墊付資金300余萬元;培養(yǎng)出150余名各類專業(yè)工匠,常年活躍在臨邑城鄉(xiāng)為百姓服務。


德州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
①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德州新聞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 德州新聞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
②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德州新聞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
③鑒于本網發(fā)布稿件來源廣泛、數(shù)量較多,如因作者聯(lián)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(lián)系,著作權人發(fā)現(xiàn)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,請主動與本網聯(lián)系,提供相關證明材料,我網將及時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