盧家與蘆莊

馬惠彬

位于運河岸邊的德州蘆莊村沒有蘆姓,人們并不覺得奇怪,因為大家都知道,蘆莊是因給盧家看墳而產(chǎn)生的村落。

可讓人奇怪的是,它本叫“盧莊”,現(xiàn)在卻成了“蘆莊”。

盧莊產(chǎn)生的傳說

有“金川”之稱的德州城西運河兩岸,系歷史上人們公認的風水寶地。

俗語稱:“運河十八彎,彎彎都有圈,圈圈必有林(較大的墓地),林林葬名人。”確實,在德州城西的運河兩岸,有一條名人的墓葬帶。在這個名人的墓葬帶上,較出名的有北齊高氏墓葬群、蘇祿國東王墓、郭家墳、謝家墳、金家墳、馬家墳和盧家墳等幾十家名門望族的墳塋林地。這條墓葬帶不僅為南運河德州段增添了神秘感,也豐富了德州運河文化的內涵。

德州城名門大戶盧家的墳地,就修在今彩虹橋附近的盧莊一帶,據(jù)說這里是風水最佳的地段。而盧家的后代,也確實沒有辜負這塊寶地。明清兩代,盧家在德州城風光了三百余年。

傳說,當年盧家的墳塋修好后,選了一名老實、忠厚、勤勞的長工在此看墳,并拿出二十畝地作為他生活之用。該長工真的沒負主人之委托,盧家人每次來上墳時,都對他的管理非常滿意。盧家為了減少該長工的寂寞,又將一名侍女嫁給了該長工為妻。

這小兩口就在墳地不遠的地方安了家。男人勤勞耕作,又開出了部分荒地。女人勤儉持家,紡紗織布養(yǎng)雞養(yǎng)鴨。男耕女織小日子過得比較富裕,幾年后生一男一女,幾十年后養(yǎng)兒育女成了一大家人。后來有逃荒路過此地者,見此風水好就紛紛在此落戶。

幾十年后,這里一改過去的荒涼之貌,成了一個十幾戶人家的村落,因離盧家墳較近,且第一戶又是給盧家看墳的,故得名“盧莊”。

文物證實了傳說

因年代久遠和諸多歷史原因所致,至今在這一帶能看到的遺跡遺物有:明弘治八年(1495年),皇帝為河南監(jiān)察御史馬貴之母敕立的圣旨碑;在“金荷園”里出土的,時任河南、陜西兩省布政使的二品大員金煉的墓志銘和墓甬道前的兩匹石馬;在盧莊發(fā)現(xiàn)的盧宗哲墓志銘石碑等。

盧宗哲是明嘉靖十四(1535年)年進士,官至光祿寺卿,是德州城“八大家”之一的盧氏家族中,明朝時官職最高的家族成員。

該墓志銘青石材質,邊長75厘米,厚13厘米,銘文陰刻楷書,字跡端莊雋秀。志文撰寫人為德州歷史文化名人,賜進士出身、資政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,戶部、禮部、刑部尚書,德平葛守禮;書丹人是賜進士出身、資政大夫、順天府尹、浙江巡撫、工部尚書汶上郭朝賓;篆蓋人為賜進士出身、資政大夫、南京兵部尚書、參贊機務滄州戴才。

盧宗哲的“墓志銘”詳細地記述了盧宗哲的生平、身世及家庭等情況。據(jù)其記載,盧氏的先人是范陽人,世居淶水,永樂年間,有個叫子興的遷徙到了德州左衛(wèi)。子興的后人盧經(jīng)與崔氏生了盧宗哲兄弟三人,盧宗儒為長,盧宗賢其二,盧宗哲排行老三。

盧宗哲自小就聰明過人,加之自身勤奮讀書。于“嘉靖戌子(嘉靖七年,1528年)舉山東鄉(xiāng)試高等,已而第乙未(嘉靖十四年,1535年)進士”。“丁酉年(嘉靖十六年,1537年)授翰林院檢討,奉迎征仕君人都下。”“辛丑(嘉靖二十年,1541年)同考會試,所得皆海內知名士。其后至卿貳者居十五。甲辰(嘉靖二十三年,1544年)同修大明會典?!薄氨剑尉溉迥?556年)擢南京太仆寺卿。戊午(嘉靖三十七年,1558年)召光祿寺卿故事。”由于盧宗哲為官期間剛直不阿,屢遭嚴嵩父子排擠、壓制。嘉靖三十八年(巳未1559年),時年54歲,托病上書辭官,歸鄉(xiāng)修養(yǎng)?!肮胫我页螅ê胫问耍?505)二月,卒萬歷二年(1574年)四月,年七十歲。人嚴毅方正,不可于以私。然與人交,出肺腑相示,天性孝友,每遇先忌,常于邑流涕竟日。至白首不渝。先人遺產(chǎn),悉以予兩兄?!?/p>

盧宗哲墓志銘的發(fā)現(xiàn),填補了德州文史研究中盧氏家族的一個空白。它證實了盧宗哲葬于盧莊附近“盧家墳”的說法;印證了“盧莊”是因給“盧家”守墳而形成村落的說法是對的;證明了人們口傳蘆莊附近是盧家較早墳塋的說法是正確的。

盧莊怎么成了蘆莊

關于“盧”、“蘆”兩個姓氏,筆者查閱到以下幾個事實:

其一、蘆氏的來源有二:一是出自姜姓,齊桓公的后裔以蘆蒲為姓,后裔改單姓蘆。據(jù)《魏書·官氏志》所載,蘆蒲氏改單姓蘆后,因當時崔、王、盧、謝為名姓大戶故改為盧姓。二是出自北魏南遷的鮮卑族莫蘆氏,其后裔改為單姓蘆。

其二、“盧”與“蘆”有時可以是同義詞。比如:蘆溝橋在人們印象中應為草字頭的蘆,可橋旁卻立有乾隆皇帝寫的“盧溝曉月”之碑。據(jù)《辭?!罚?979年版)中“蘆溝橋”辭條解釋:“蘆溝橋,一稱盧溝橋?!?/p>

其三、有的“蘆”是由“盧”衍變而來的。今天有的蘆姓系某些人筆誤而至,有的人將虎字頭的“盧”寫成草字頭的“蘆”,導致同一家族中出現(xiàn)一個盧姓、一個蘆姓的怪現(xiàn)象。

其四、我國最早的、較權威的《百家姓》中沒有“蘆”姓。近年來有蘆姓人士呼吁:將姓氏改回虎頭“盧”。

雖然“蘆”“盧”兩姓有時候未必能分得非常清楚,但從各種文獻,包括墓志銘來看,德州盧家確實是姓“盧”。盧見曾從沒有寫成“蘆見曾”。筆者認為,德州的“盧”氏應為虎字頭的“盧”字。

可德州城的“盧莊”,為何成了“蘆莊”?

筆者聽蘆莊村的老人說:解放初,村里的年青人中有這樣一種想法:即“當年為盧家守墳的只有一戶,其他戶都不是守墳的,我們村就不應該叫盧莊,就應該叫蘆莊?!焙髞?,城北的“盧家大院”也改成了“蘆家大院”。就連直接與盧家有關的“盧家井”也被寫成了“蘆家井街”。

另有,蘆莊村的老人講:原本他們村就叫盧莊。1956年德州市政府為編制城市總體規(guī)劃時,當測量員在標注盧莊村的村名時,見村子周圍到處都是蘆葦塘,就主觀地將“盧莊”寫成了“蘆莊”,從此,地圖上、文件上就都寫成蘆莊了,盧莊就變成蘆莊了。

是“蘆莊”還是“盧莊”,無須費時間去爭辯,反正現(xiàn)在都稱其“蘆莊”了。但德州城歷史上的知名大戶“盧家”,絕對不是“蘆”家。

■延伸閱讀

不可不知的德州盧家名人

盧家是德州明清時代最為重要的大家族之一,從明代開始就名士輩出。其中影響最大的,恐怕要數(shù)盧見曾、盧蔭溥祖孫。

盧見曾(1690-1768),字澹園,又字抱孫,號雅雨,又號道悅子。康熙六十年(1721)進士。歷官洪雅知縣、灤州知州、永平知府、長蘆、兩淮鹽運使。性度高廓,不拘小節(jié),形貌矮瘦,人稱“矮盧”。學詩于王漁洋,有詩名,愛才好客,四方名士咸集,流連唱和,一時稱為海內宗匠。乾隆三十三年,兩淮鹽引案發(fā),因涉嫌收受鹽商價值萬余之古玩,被拘系,病死揚州獄中。著有《雅雨堂詩文集》等,刻有《雅雨堂叢書》。紀曉嵐長女嫁盧見曾之孫盧蔭文。鹽引案發(fā),紀昀因漏言獲譴,戍烏魯木齊。

盧蔭溥(1760-1839),字霖生,號南石,兩淮鹽運使盧見曾之孫。清朝大臣。盧蔭溥一生,歷經(jīng)乾隆、嘉慶、道光三朝,從政五十多年,歷任軍機大臣、吏、戶、禮、兵、刑、工各部尚書,并多次奉詔出使,按事決獄,被授予體仁閣大學士、大學士加太子太保、太子太傅之銜。其為官“專心職守”“殫心竭力”“老成練達”,為清朝中期“股肱”、“耳目”之臣。道光十九年(1839)被晉加太子太傅之銜后不久,病卒。

德州新聞網(wǎng)版權與免責聲明:

①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德州新聞網(wǎng)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(wǎng),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 德州新聞網(wǎng)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(wǎng)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
②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XXX(非德州新聞網(wǎng)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
③鑒于本網(wǎng)發(fā)布稿件來源廣泛、數(shù)量較多,如因作者聯(lián)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(lián)系,著作權人發(fā)現(xiàn)本網(wǎng)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,請主動與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,提供相關證明材料,我網(wǎng)將及時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