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為卿云(三)


  □周聞道
  一般都把這首詩當作經典愛情詩來讀,而且是寫給他的晚年紅顏楊姝的。不錯,這是李之儀生命歷程中一段不平常的時光。他不僅仕途不順——北宋崇寧二年(1103年),他被貶到太平州;而且禍不單行,先是女兒及兒子相繼去世,接著,與他相濡以沫40年的夫人胡淑修也因病離世。他成了一個被世界拋棄的人。孤獨不是孤獨者的墓志銘,而是溫暖與故鄉(xiāng)卿云的走近。此時,是知人知心,知冷知熱的楊姝,為他帶來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。
  一切似乎都合乎情與愛的邏輯??墒虑樗朴植荒敲春唵?。不要忘了,楊姝就在身邊,并非江頭江尾。早已觸動李之儀的是十三歲的楊姝,為被貶安徽當涂太守的黃庭堅彈奏的《履霜操》中世事洞察的思想:“履朝霜兮采晨寒,考不明其心兮聽讒言。孤恩別離兮摧肺肝。何辜皇天兮遭斯愆,痛歿不同兮恩有偏,誰說顧兮知我冤。 ”楊姝似乎在提醒:目前有諸多詭異,善良的人對未來要有戒備,以免禍患加身。這楊姝,從小分明就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女子?!按撕藓螘r已”,顯然也不止是情愛與家庭悲劇。由于保守勢力過于強大,王安石兩次推行新法均以失敗而告終,變法派人物被斥逐流放,備受打壓。北宋從此開始走向衰亡。朝廷官僚間的爭奪權利也白熱化。宋神宗為了緩和統(tǒng)治集團的內部矛盾,更多地重視增加賦役,卻讓民間疾苦進一步加深。北宋兩次對西夏戰(zhàn)爭都以失敗告終,宋神宗于元豐八年(1085)憂忿而死。就在此前不久的1101年8月24日,他追隨一生的蘇軾,也在貶謫途中含恨離世……
  是的,殘酷的世界,就孤獨獨地剩下李之儀一個人。長江,也許只是一個美好意象;君,作為情感寄托的對象,可能是楊姝,也可能是蘇軾,或者就是卿云,一種開明之治的理想。這從李之儀多舛的人生、對民間之苦的執(zhí)著關注和大量的憂患詩文中不難得到印證。他與楊姝結婚后,晚年得一兒一女,分別取名“望慶”“思云”,也表現出對生他養(yǎng)他的那一方故土、對卿云故鄉(xiāng)的強烈眷戀。特別是他在當涂生活的20余年間,常常獨自吟詠李白臨終前在此寫的帶有自撰墓志銘性質的《長歌當哭》,寄托感物傷懷的情愫,也是明證:
  大鵬飛兮振八裔,
  中天摧兮力不濟。
  余風激兮萬世,
  游扶桑兮掛石袂。
  樹是唐棗,準確說叫金絲小棗。因為這棵金絲小棗生于唐時,距今已1668年,據說是中國目前最老的棗樹,故而得名。
  去年去河北滄州采風,劉月新等慶云文聯諸友,就專門跨省帶來一些慶云特產金絲小棗,感覺是皮薄、肉厚、核小、質細、味甜,留下很深印象。據說,這金絲小棗含有蛋白質、脂肪、淀粉、鈣、磷、鐵以及多種維生素等。唐棗被稱為“棗神”,當然不僅僅是因為時間長,資歷老,更在于在千多年的風雨中,它沉淀的卿云精神。
  地處渤海之濱的慶云,因陽光充沛,氣候濕潤,很適合金絲小棗生長。因此,歷朝歷代的開明治者,都號召引導百姓種棗,把它作為治國安邦的重要舉措。我不得不承認,當走近慶云歷史,發(fā)現始于商周,興于魏晉,盛于明清,鼎于當今的金絲小棗興盛史時,我有點情不自禁。除了感動,還是感動。感動于卿云之下的這一方開明之治,不是幾年幾代,而是幾千年幾百代。感動于漢宣帝時的渤??ぬ佚徦靹衩褶r桑,要求百姓必種棗樹的行政命令,及“青疇綠野,彌望盡是棗”的盛景。感動于魏晉時期的各屆治者,不僅號召百姓種棗,還為科學種棗提供技術幫助,以至《齊民要術》也以“樂氏棗”之名收入慶云小棗。感動于北宋時期的那一道縣衙指令:“廣種棗桑榆柳”,政府還鼓勵商販將小棗經大運河銷往都城東京及南方各地。感動于明清時期的“府屬各縣均大行棗?!?,河間府甚至責令鄉(xiāng)民每戶3年之內植棗桑1200株,“均無賦稅,違者發(fā)配云南充軍”……
  當然,我最感動的還是當下。政府不僅免除了農民種植桑棗等農作的所有稅費,還要給種棗種桑者補貼。1993年,地方政府更提出了“奮戰(zhàn)三年,實現慶云大地棗園化”的宏偉目標。目標早已實現。全縣現33萬人,種棗1200余萬株,人均40余株,年產優(yōu)質小棗10多萬噸,棗業(yè)加工也蓬勃發(fā)展,成為全國第一個棗園化縣。
  我沒有考察過歷史,不知還有沒有另外一種樹,能像慶云金絲小棗一樣,幾千年來,不因改朝換代,不因制度信仰,經歷了一代又一代的治者,歷盡無數風雨,一直如此受到政府的庇護和重視。我相信,這背后一定有一種超越時空的力量,在支配著時世運行。
  這天,艷陽高照,我站在唐棗前,就像面對一位從千年歲月中走過來的長者,心懷敬畏。我很想問問他,什么是卿云,我知道,只有他有資格回答。我還想問他,一棵千年棗樹是怎樣煉成神的;還有瓦崗英雄系馬安息、燕王掃北,及抗戰(zhàn)期間天佑棗樹的故事……
  唐棗不語,挺立著蒼勁的雄姿。
  倒是唐棗旁邊的一棵小棗樹,顯得活潑多語。樹不高,約莫十來公分,卻顯得綠葉蔥郁,充滿生機。慶云的朋友告訴我,棗樹大都是無性繁殖,根系就是最好的繁衍介質。于是我猜測,這棵小棗樹,可能就是唐棗的孫子的孫子。他隨風而舞,在爺爺的爺爺面前,顯得有點淘氣。因為他有淘氣的本錢。唐棗的家譜和歷史,老爺爺都在月亮底下講給了他聽。而今,老爺爺老了,他就成了代言人。從小棗樹的表情姿勢中,我似乎感悟到他要告訴我的意思。原來,唐棗的全部故事,都在《卿云》之歌里。欲要求答,就得從舜那里讀起,讀懂什么叫“萬姓允誠,遷于賢圣,莫不咸聽。”什么叫開明之治。我頓悟,終于理解了《史記·天官書》里“卿通慶”是什么意思。
  只為卿云,此行值得。

德州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
①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德州新聞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 德州新聞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
②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德州新聞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
③鑒于本網發(fā)布稿件來源廣泛、數量較多,如因作者聯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系,著作權人發(fā)現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,請主動與本網聯系,提供相關證明材料,我網將及時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