呂家街與德州呂氏家族


位于新湖街道的呂家街

道光二十六年版《德州呂氏家譜》

呂青云主編的《德州志略》

清道光年間德州知州舒化民送給呂青云的匾額

□本報特約撰稿人 張明福

德城區(qū)新湖街道有一條南起建設街、北止天衢西路的南北走向的大街,名叫呂家街。這條街上居住的呂氏家族,是我們德州歷史上著名的仕宦家族和文學世家。他們在長達幾百年的歷史長河中,為德州的建設與發(fā)展作出不少貢獻。

清末民初,德州呂氏家族就已經繁衍到上千人之多,集中分布于城中呂家街,城東蘆莊、劉集,城北老君堂以及臨清和山海關等地。

六兄弟宅第連成呂家街

德州呂氏家族,原籍江蘇常熟縣雙鳳鄉(xiāng),明永樂五年(1407年)始祖呂付一作為靖難軍,以德州衛(wèi)指揮僉事的官銜落籍德州。自呂付一始,至五世呂應卜均系單傳,至六世兄弟6人,呂恪、呂恒、呂怊、呂恂、呂憬、呂悰,家族始大,遂分為6支。呂應卜在大西門內北側購地給每位兒子蓋了一處宅院,整齊劃一地一字排開,甚為壯觀,人們習慣稱之為呂家街。

八世呂獻吉在所撰《陳孺人行述》中說:“余居德郡歷今八世,自始祖肇基,以耕讀起家,每訓子若孫,勿妄求富貴,乃其志也。……而伯輩及科第者十人,二伯官居治中,誥封三代文林郎;四伯三舉進士……生平堅白自守,無請托營利心,望隆廣川……”

《呂氏家譜》載有多位呂氏族人的墓志,那些為其撰寫墓志的文化名人有田雯、孫勷、盧蔭文等18人之多。僅憑這么多名人為他們撰寫墓志,就足以說明這個家族在歷史上的輝煌程度。

書香門第成就名門望族

明清時期的德州呂氏家族,是名副其實的書香門第。該家族共考出進士2名、舉人5名、各類貢生20余名。

六支十世進士呂東表,字書佩,號云谷,乾隆三年(1738年)舉人,七年(1742年)進士,初官山西猗氏縣知縣,十二年(1747年)調臨晉縣知縣。在猗氏縣期間,曾因“理訟明察如神,民不忍欺,有白面包公之稱”。在調往臨晉縣時,正遇臨晉縣多年大旱,縣民窮得無衣可穿,只能裸行,以食樹皮草根為生。呂東表兩次上疏請求朝廷撥糧賑災,并動員富戶拿糧救民,救活無數(shù)縣民。

四支十三世進士呂崇修,字筠浦,乾隆五十九年(1794年)舉人,道光二年(1822年)進士,中進士前曾任曹州府成武縣訓導,中進士后任過河北懷來、遷安、高邑3縣知縣,為官廉潔慈祥,所到之處皆以好官稱。居官數(shù)十年,自奉寒儉不異諸生時,60多歲卒于高邑縣官邸。喪歸,宦囊蕭索,所遺只有破屋數(shù)間、故書數(shù)篋而已。

呂氏家族對德州文化的發(fā)展也是作出巨大貢獻的。其家族見于史籍記載的著書者6人、著作10部,分別為:呂恂《春秋大義》《四書蒙引》、呂獻策《幼幼心書》、呂東表《學詩漫草》、呂占建《汲灌草堂詩集》、呂崇修《西園集》、呂青云《桑梓聞見錄》《德州志略》《將陵閑錄》《翰墨緣》。

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止園

清初,呂家街北頭有一處占地五六畝的園林,名叫止園,為呂氏家族四支八世傳人呂燻的別墅。

由于清初社會動蕩,有權勢之家借用官府影響強行霸占,遂使園林圮廢無存。田雯在《長河志籍考》卷四中說:“止園,在西城內,呂生芝房別墅也。辟地數(shù)畝,破千緡。落成不數(shù)年,吏虎而冠噬其園。一旦瓦礫,嗒然消歇。嗟乎!斗筲之人,且為花木之蒼鷹、池館之屠伯也。 ”田雯還在他所撰寫的《清貢生呂燻墓志銘》中寫道:“公嘗追其園,繪圖以存當園之盛也。余作詩十章,及夫園之衰也,為《止園記》以吊之。不數(shù)年之久,而園之盛衰,當吾目前也。 ”乾隆年間的德州籍太史公宋弼所著的《州乘余聞》也說:“呂芝房燻,筑止園,有花木之勝。吏噬其家園,遂廢?!泵駠兜驴h志·輿地志·園亭》記載:“止園,在西門內呂家街,貢生呂燻別業(yè)。內有鐵菴,年代久遠,圮廢無存。俗呼呂家海子,即止園之遺址也。 ”

田雯與呂燻是好友,常常一起在止園讀書、宴飲、娛樂。止園建成不久,田雯就寫下《題呂子鐵菴》詩:“十畝園林結構精,茅菴故以鐵為名。離奇柳樹嵇中散,窈窕梅花宋廣平。月觀風亭吹玉笛,雙相斗酒囀春鶯。知君掃徑留狂客,莫使樽空醉不成。 ”

后來田雯又寫出《止園十首與呂鐵翁》,通過詩中對景物的描寫,我們可以窺見園景之美。田雯在為母親守制期間,購得止園北首的一塊地建設了董顏書院。

品格高尚的呂氏人物

呂氏家族見于史籍記載的人物有30位之多,但比較典型有如下3位:

關外尋父3年的孝子呂閔。呂氏家族的十二世呂閔,因孝行事跡突出被崇祀德州鄉(xiāng)賢祠?!兜轮萼l(xiāng)土志·耆舊》說:“呂閔,家貧,八歲,父出關謀活,后音信全無。閔年十二,即誓志尋父,其母以幼切止之,閔乘間夜出,由紫荊關歷塞下數(shù)十臺,遇虎獲免者三,后六年遇父于京師茶舍,懇歸,傭力奉養(yǎng)。 ”

有“義士秀才”之稱的呂音正。乾隆年間呂氏家族出過一個呂音正,是進士呂東表之子,以教授生童為生,為人師表、率先垂范且多義行,市井桀驁之輩互相爭斗者,遇到呂音正皆肅然起敬。呂音正幾句話,就能使鬧事者臉紅頭垂,鬧事雙方也會和好如初。因此人們將呂音正比作漢代義士王烈。

主編《德州志略》的呂青云。清末民初,呂氏家族出過一位學識淵博的文化名士呂青云。呂青云(生卒年不詳),字瑞瞻,晚號問道山人,呂崇修之孫。光緒十一年(1885年)拔貢,監(jiān)理州衛(wèi)書院多年。光緒三十年(1904年)四月,按照山東省提學使通令,德州將州衛(wèi)書院改為德州高等小學堂,呂青云為第一任堂長。他一生以教書為業(yè),參與地方文化建設,不僅桃李滿天下,而且在學術方面也取得不凡成就。主編光緒《德州志略》,參與《宣統(tǒng)三年德州地圖》的測繪,著有《桑梓聞見錄》。《德縣志·藝文志》收有其《重修德州學宮記略》《德州志略舉要序》《德州北廠街粥廠碑記》。

《德州志略》成書于光緒二十二年(1896年),內容為三志二表:即學校、藝文、人物三志,職官、科貢二表。其排列順序為:學校志、藝文志、職官表、科貢表和人物志。這本書收錄對象的時間范圍為清乾隆元年(1736年)至光緒二十年(1894年),時間跨度約為160年。《德州志略》上承乾隆《德州志》,下啟民國《德縣志》,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,是了解和研究德州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寶貴史料。

德州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
①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德州新聞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 德州新聞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
②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德州新聞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
③鑒于本網發(fā)布稿件來源廣泛、數(shù)量較多,如因作者聯(lián)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(lián)系,著作權人發(fā)現(xiàn)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,請主動與本網聯(lián)系,提供相關證明材料,我網將及時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