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些養(yǎng)生“坑”,當心掉進去!

■受訪專家:

德州市中醫(yī)院康復醫(yī)學科主治醫(yī)師劉希良

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胡兵

養(yǎng)生,不僅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,還要避開各種謠言。走路能健身,但走得太多則會造成膝關節(jié)積液;吃太飽不好,但選擇“斷食”則容易引發(fā)胃炎、胃潰瘍等疾病。德州市中醫(yī)院康復醫(yī)學科主治醫(yī)師劉希良提醒市民,根據各種“傳說”進行假養(yǎng)生,非但沒有益處,更可能損害健康。

誤區(qū)1

步行健體,量多為佳

案例:馬先生熱衷于步行健身,他每天都會在朋友圈里曬步數。最近一天,他走了38711步,網友們紛紛為他點贊。

分析:劉希良分析說,走路是很好的健身方式,但是如果走路太多,超過了膝蓋的承受能力,也會對膝蓋造生損傷。時間久了,原本應該起到潤滑關節(jié)作用的關節(jié)腔液越來越多,可能會形成膝關節(jié)積液。

劉希良建議,正常情況下,每天走6000至10000步比較合適,大約3至5公里。用微信運動排行榜激勵自己走路是一個好辦法,但千萬不能不顧自身健康盲目加量,這樣反而會影響對身體健康。

誤區(qū)2

喝水排毒,一次喝足

案例:曹先生習慣于喝茶,每天睡醒午覺后,他就坐在沙發(fā)上一杯接著一杯的喝水。還有的人為了湊夠“每天喝8杯水”的數量,還一次就猛灌下去8杯。

劉希良分析說,喝水不要一次性喝太多,喝多了容易加重腸胃負擔,還可能引起“低鈉血癥”,導致昏睡、惡心、抽搐甚至昏迷,如果不及時治療,嚴重者甚至可能致死。

劉希良建議,“每天8杯水”的建議源自人體每日水分流失(尿液、流汗或皮膚蒸發(fā)等)的均值約為1800至2000毫升,所以健康成年人每天補充2000毫升左右水分為宜。但應注意飲水分段,每次200毫升左右最佳。

誤區(qū)3

太飽不行,選擇斷食

案例:高女士為了減肥,堅持不吃晚飯,一段時間后,竟然開始“斷食”。

分析:劉希良分析說,吃太飽會引發(fā)肥胖等健康問題,但“斷食”會打亂胃腸道的正常運行,消化液的分泌、營養(yǎng)物質的吸收等方面也會受到影響,容易引起身體代謝紊亂,引發(fā)胃炎、胃潰瘍等疾病。劉希良提醒:每周5天正常飲食,只需2天稍加控制,逐漸改變飲食習慣,做到健康減肥。

誤區(qū)4

保健品好,代替藥物

案例:69歲的趙女士患有糖尿病和冠心病,但她堅信保健品能治病。于是,趙女士每天用保健品代替藥物吃,但時間久了,她頻發(fā)胸痛,原來是冠心病復發(fā)了。這與她天天吃保健品,不按時服藥有關。

分析:劉希良說,保健品其實是保健食品,不能代替藥品。要通過正規(guī)的渠道購買保健食品,依據功能有針對性地選擇。保健品只能預防和調節(jié)機體的亞健康狀態(tài),如果不經醫(yī)生指導就盲目服用,則會影響治療甚至加重病情。劉希良建議,預防疾病,飲食調養(yǎng)、合理補充、適量運動才是健康之道。很多人認為服用保健品對身體有好處,其實身體在無明顯疾病的情況下,應該少服或者不服保健品。

誤區(qū)5

粗糧養(yǎng)生,打成粉吃

案例:62歲的劉女士患有糖尿病,她聽說吃粗糧保健,于是便把五谷雜糧打成粉吃,食用一段時間后,她的血糖明顯升高。

分析:食用五谷雜糧有助于健康主要有兩方面原因: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,促進腸胃蠕動;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。而當把雜糧磨成粉后,膳食纖維沒了,剩下的只有淀粉和糖類。尤其對糖尿病患者而言,對身體非常不利。劉希良建議:粗糧五谷直接食用更好,烹飪可采用蒸、煮等方式。

誤區(qū)6

維生素好,每天補補

提醒:維生素是身體必需,但并不等于每個人都需要補。

分析:劉希良說,日常攝入的食物中已經包含各種維生素,飲食均衡的人,基本不需要額外再補充,且維生素種類多,功能也不同,不對癥亂補,不僅治不了病,反而可能補出病。例如,胃潰瘍患者大量服用維生素C,不僅無效,還會加重對胃的刺激;如果把維C泡騰片當成每天必吃,長期過量服用則可能導致尿路結石等。

德州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
①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德州新聞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 德州新聞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
②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德州新聞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
③鑒于本網發(fā)布稿件來源廣泛、數量較多,如因作者聯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系,著作權人發(fā)現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,請主動與本網聯系,提供相關證明材料,我網將及時處理。